在一個週五的晚上六點,本是一個放下工作享受週末的時刻,然而,非洲各地的專業人士和企業主卻加入了一場由Condia主持的LinkedIn Live討論會,話題圍繞著非洲大陸的業務支付方式。這場一小時的討論邀請了Miden的CEO Dom Okiemute、Startbutton的CEO Mallick Bolakale和Condia代理總編輯Joseph Olaoluwa。

短短幾分鐘內,他們便深入分析為何去年有52%的奈及利亞企業遭遇支付失敗,以及從奈及利亞匯款1000美元到坦尚尼亞曾要花費87美元的高昂費用。

這場討論是源於Miden最近一份報告,調查了奈及利亞和南非的303家企業,揭示了大陸在金融科技創新和基礎設施碎片化上的挑戰。

穩定幣適合跨境支付但不適合本地使用

當被詢問穩定幣是否能解決跨境支付問題時,Okiemute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他指出,對於那些金融體系較弱的新興地區,穩定幣意味著快捷和穩定,這是傳統轉帳方式無法做到的。跨境轉帳能從過去的數天縮短至數分鐘內完成。

然而,他也提到穩定幣並不適合本地交易。大多數穩定幣掛鉤的是美元,缺乏地方採用。即便奈及利亞的cNGN,是一種背靠奈拉的穩定幣,但仍未普及。除非像這樣的地方數位貨幣被廣泛接受,否則我們仍需面對使用法定貨幣的挑戰。

Bolakale也同意這一看法,他補充說,如果中央銀行將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s)與像USDT或USDC這樣的流行穩定幣進行互通,那麼CBDCs可望得到大規模的採用。但在缺乏這種聯繫的情況下,採用率依舊有限,而那些試圖擺脫美元依賴的非洲企業,最終卻反而更加依賴美元。

非洲的分裂:52個央行不成共識

Okiemute回憶起一位曾在英國工作的同事,他嘗試將英國Revolut的訂閱式銀行模式複製到奈及利亞,卻發現沒人願意為使用自己的錢支付月費。這揭示了西方模式在非洲罕見成功的現實。

歐洲有26個國家達成標準化協議,而非洲卻有52個央行,即便是相鄰的國家也時常無法達成共識。

當然,一些進展也正在發生。法語非洲的八個國家正透過泛非支付和結算系統(PAPSS)逐漸協同合作,而東非則常從肯尼亞的框架中汲取靈感。然而,正如Okiemute所說,「我們沒有非洲聯盟,我們有的是非洲分裂。」

Bolakale則認為,監管比基礎設施更重要。他指出,奈及利亞的基礎設施是世界級的,但在沒有清晰監管的情況下,支付系統易崩潰。監管推動基礎設施,而不是反過來。

速度帶來的問題

Olaoluwa分享了一次給印度支付簽證費用用了兩個星期的經驗,這再度提醒我們非洲正在面對的問題。雖然即時支付聽起來不錯,但若沒有保障措施,速度可能加劇詐騙問題。

Okiemute解釋,一旦詐騙資金被轉移,它們在幾秒鐘內便消失,根本無法追回。他建議並非每個轉帳都需要瞬時完成。舉例來說,大額的B2B支付可設置需要一到兩小時的額外驗證時間。沒有這種平衡,壞人就會鑽系統漏洞。

目前這種平衡還不存在。「有人移轉了500萬奈拉(3400美元),分散到50個POS終端,它就消失了。由於恢復過程緩慢,這些資金很少能追回」,Okiemute說。

媒體識字的問題

Olaoluwa提出了另一个差距:媒體識字。他說,「有時候媒體向創業者學習,直到我親身經歷支付延遲後,我才真正理解金融科技的運作。」

Okiemute建議媒體應派記者深入金融科技公司,真正了解產品如何運作。Bolakale則稍有異議,他提到保密問題,但雙方都同意,在各個層面增加金融識字水準仍是關鍵挑戰。

儘管面臨挑戰,Okiemute以樂觀的口吻結束。如果非洲能在貨幣、銀行和國家間實現真正的互通,他相信結果將帶來革命性的改變。44萬小型企業(SMEs)在資金移動的效率面臨挑戰,但這一情況可能會改變。

討論揭示了一個充满金融科技創意的非洲,但被分裂的政策和不可靠的系統所綑綁。速度在某種程度上以犧牲可靠性為代價,而監管也滯後於創新。不過,若基礎設施能正確鏈接,那麼在大陸上的資金流動終將能與其宏願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