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旅程的開端
在轉換職涯的短短三個星期後,Princess Akari 獲得了第一份產品管理合約角色。現在,她在 Moniepoint 為非洲的外派人士開發金融產品,並在非洲各地管理一個蓬勃發展的產品經理社群,同時還在她的 YouTube 頻道上分享職涯和生產力的洞察。在這段過程中,她成功進行了職涯轉型,透過社群工作擴大了影響力,並獲得了英國全球菁英(UK Global Talent)的認可。
她開誠布公地談論她的旅程、所學到的課程,以及如何在不透支的情況下管理這一切。
若你的職涯旅程是一部電影,標題會是什麼?
我不是特別喜愛電影,但若要挑選一個,可能會是《隱藏人物》。這部作品講述了韌性、聰明才智,以及在他人未必預期你出現的空間中亮相的故事。我的職涯並不線性,和很多科技界女性一樣,我一直在不斷克服自我懷疑、應對轉型,以及在環境中證明自我價值。
談談你如何進入科技行業的?最初是什麼點燃了你的興趣?
我的科技旅程起源於朋友的一個小提醒。當時我並沒有考慮從事產品管理,但她指出我已擁有能讓我在這個領域表現出色的軟技能,而且可以在途中學習硬技能。這份好奇心促使我嘗試了一下。我從石油天然氣行業轉行,不到三週就獲得了第一份合約工作,從事健康科技產品,這讓我有機會將理論付諸實踐。
不久之後,一位創始人在 LinkedIn 上聯繫到我,提供了一個新職位。從那時起,我繼續承接合約項目,這些項目幫助我拓展知識。翌年,我在 Brass 這家金融科技公司獲得了第一份全職工作,在那工作了約三年。現在我在 Moniepoint,專注於為離散在外的非洲人開發金融產品,首先是為在英國的尼日利亞人設計匯款產品。
你是如何申請英國全球菁英簽證的?為什麼會被選中?
首先,申請過程很辛苦。基本上是公開自己並說「我是全球菁英,挑選我吧」。這樣難免會有自我懷疑:我該如何證明這一點?如何選擇納入那些經驗?幸好 Tech Nation 在其網站上明確說明了他們期望看到的東西。然後就看如何將自己的經歷映射到那些要求上。
對我來說,關鍵不僅僅在於我作為產品經理的工作,儘管我強調了我所開發的產品創造的價值和客戶反饋。真正突出的是我在工作之外的事情。我的社群工作尤其強大。相較於幫助一位產品經理,通過社群我們正在幫助成千上萬的人。
我也有強烈的個人形象。我曾多次受到邀請,參加全球網絡研討會和播客,並獲得了獎項和認可,已經以不同的方式貢獻於科技領域。有趣的是,我的證據材料都來自 2020 至 2022 年,因為那時是我在不知曉 Tech Nation 存在的情況下做出最大努力的時期。
你不應僅依賴於工作。評審小組想看看你如何更加廣泛地影響科技領域。你有寫過文章或書籍嗎?創建過課程嗎?在社群中志願服務過嗎?即使你不是創始人,你作為志願者的工作,如計劃活動、籌備網絡研討會、或幫助他人學習,這些都是影響的證據。重要的是展示你正在造成的影響,證明這些影響的規模,並清楚地將這些包裝好。
如果今天是你的職涯起點,你會做什麼不同的選擇?
如果今天是我的職涯起點,我會更加早著手於同行或社群支持。我轉行時,等了大約八個月才加入,真正活躍於產品社群則是一年之後。回首過去,我希望自己能更早加入。
成為社群一員讓你可以早期獲得不同觀點。你能看到人們如何工作,提問,並確定這條路是否適合你。很多人轉入新職業後才發現與預期不符,而社群可以幫助你提早驗證這一點。
對我來說,我已經知道我想成為一名產品經理,所以我毅然前進。但社群給了我起初沒有意識到的朋友、知識和支持。太多人低估了這一點。他們花費大量時間尋找答案或幫助,其實有很多現成的產品社群,你可以加入、參與並成長。你不僅僅是在交朋友,同時也是在學習、貢獻,並獲得回饋。這是我會做不同的唯一一件事。
這推動你成立自己的產品社群嗎?
並不完全是。在開始我自己的社群之前,我曾嘗試加入其他社群,但活動並不積極。我記得曾在一個群中提問,等了幾天都沒人回應,最後因為尷尬而刪除了問題。這讓我意識到需要一個可以自由提問的空間。有些事不適合公開在社交媒體提問;有時你需要閉門進行,這樣人們才能安心分享。
我希望能與面臨相同挑戰的其他產品經理建立聯繫,並找到有不同觀點的人相互學習。這就是「People in Product」社群想法的來源,源於我自己的需求,解決缺乏真誠對話和互助的問題。
當時,多數的產品管理社群還不怎麼活躍,但隨著歲月的推移,這些空間變得更加強大和引人入勝。最初只是為了解決個人的需求,這正是這個社群的起點。
你在職業生涯中作出的最佳理財決策是什麼?你如何處理薪水談判?
我做出的最佳理財決策是投資自己。我在工作方面花費的每一分錢都物有所值。談判薪水時,我的方法非常積極。我會對行業基準進行研究,詢問同行或前輩,然後確保我的要求至少超過 20%。我了解自己帶來的價值,並將談判中的對話框架定為價值和影響。除了基本薪資,我還專注於公司/行業和職位高級程度的其他有用和有價值的福利,例如股權/期權、健康福利、簽約獎金、私人健康照護、更多帶薪休假等。
如何在擁有產品經理角色、經營社群和經營 YouTube 頻道的同時平衡生活?
我的平衡點來自時間管理、優先事項和生產力。我在時間上建立了系統,並在能夠時依靠委派工作。我也接受生活中的某一部分有時會優先於其他部分,這是可以的,因為它們都與我更大的目標相連。
我經常在 YouTube 頻道上討論這些問題,其中的影片有關如何充分利用 24 小時、組織有成效的晚間或白晝。對我來說,這代表明確設定每日、每週和每月的目標,然後建立一些程序幫助我與它們保持一致。
當新的事物出現時,我會將其與現有目標權衡,以確定它是否應優先、被暫時擱置,或被分配他人。我還學會設健康的界限。如果我規劃了 20 分鐘的談話,我可能會將其延長至 25 分鐘,但如果超過 30 分鐘,我會提醒對方我需要繼續,即使要做的是休息。
我相信每個人只要妥善管理自己的時間、合理安排優先事項並設立界限,就能兼顧多項事務。有時候 YouTube 是優先事項,其他時候是社群,或是我的產品經理角色。關鍵是視需要調整這些優先事項,並確保它們仍然與我的長期目標一致。
你是否曾建立某項產品,結果用戶的反應與預期不同?你如何應對?
哦,這確實發生過。我相信這是產品旅程的一部分。與其採取防御態度(這確實不容易),不如根據數據和研究進行檢討。
在產品開發前期你可能有自己的假設,但最終由用戶告訴你什麼有效。這些風險都可以通過在開發階段之前和期間進行充足的探究和研究來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