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zone出版聯盟近期在美國的影響力正快速擴大。它已經與包括《華爾街日報》、紐約郵報、BBC(美國)和CNN在內的多家美國出版商簽署合作協議,並開始加強其對廣告購買方的影響力。這一切始於2018年,以《衛報》、英國新聞出版集團、《電訊報》和《Reach》為四大股東的Ozone,從最初單純的銷售庫存到如今發展成一個更廣泛的觀眾連接平台,不僅可以分析閱讀者的行為,還可以提供整合的觀眾內容消費模式。

截至目前,Ozone的模式已經為英國出版業驅動了超過4億英鎊(約5.32億美元)的增量支出,並與主要代理集團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為了實現其宏大的目標,Ozone正計畫擴大其在美國的業務——根據Ozone執行長Damon Reeve的說法,明年Ozone計畫將其美國團隊從10人擴展到50人,並計畫在芝加哥招募新成員,以加深與代理機構和品牌的合作關係。平台多年來已經在美國打下了基礎,它擁有的全球品牌原始股東讓Ozone有了一定的指數,但現在它正在打造一個以美國為主要市場的媒體品牌集合。

在其他出版聯盟迅速瓦解的時代,Ozone一直站穩腳跟。美國聯合通訊社管理的NewRight聯盟(2012-2014)曾經試圖創建一個新聞內容的授權和版權管理中樞,但是由於接受度緩慢而失敗,許多出版商在戰略上的不一致是其主要原因。而由CNN、《衛報》、《金融時報》和路透社在英國負責的Pangea聯盟(2015 - 2019),則因無法在多元的商業模式和技術棧上實現擴張而最終解散,每個合作夥伴選擇專注於自己的策略。

但Ozone堅持了下來,這在某種程度上要歸功於其本身的發展和進化,不再只是提供大規模的庫存購買,而是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層面,讓出版商可與Google和Meta等平台進行廣告預算的競爭。Ozone能為平台上註冊的閱覽習慣提供出版商同意的第一方數據地圖——這正是廣告商夢寐以求的,也是出版商自身未能在其平台之外提供的。

《每日郵報》的首席商務、數字及策略總監Hannah Buitekant表示:「透過為品牌提供獨特的、數據驅動的規模化解決方案,Ozone作為平台管理方面的重要替代選項,正在幫助引導投資回流出版領域,為我們大家驅動增量收入。」她提到了Ozone在《每日郵報》以及更廣泛的出版行業中,對爭取數字平台預算的能力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Reeve向Digiday透露,Ozone現有平台有空間與出版商的需求同步發展。當前,面臨的一大挑戰是許多出版商尚未具備與大型語言模型進行授權談判的規模,而Ozone或許有可能在未來扮演一個角色,透過協商代表出版商與LLM進行集體談判,若這是他們需要的選擇。

過去25年數字廣告的歷史告訴我們,如果出版商不聯合起來會發生什麼,Reeve強調。沒有統一的立場,程式化技術將出版業分割。他說:「這是個教訓,讓我們不要讓那種事情再次發生,而且在這段有關[AI]授權的旅程中,將語言模型和回答引擎所扮演的角色加入,這一切非常重要,能夠有一個統一的位置和社區感來扮演領導角色,我們不能被動反應別人所做的事情。」

出版商合作:「團結對抗掠食者」

9月25日,Ozone在紐約舉行了其CTRL活動,出版業的領軍人物在查塔姆公約下集結,一同探討共同挑戰與機遇。

一個中心的主題是合作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日益嚴峻的市場環境中。出版商列出了他們的當務之急,包括推出新的品牌活動、擴大流量來源、開發區域版以及透過如活動與定制內容等非廣告收入增長。參與者提到了搜尋引擎帶來的顛覆影響——特別是AI驅動的總結,讓多樣化成為一個迫切的關切。

這場討論反覆回到了集體倡導上。出版商雖然在廣告和技術上有很深的專長,但這往往與平台相比被低估。但若能團結一致,這可以增強他們在廣告商和政策制定者心中的可信度。

「出版商一直被廣告技術和大科技視作行動遲緩的食草動物」,一位出版商代表在討論期間指出。「所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出版商,你可以選擇努力增長一點膽量,或者找一些合作夥伴,一起對抗掠食者。」

與會者提出的想法包括研究針對小廣告商的基於績效的購買選項,這或許能釋放更大的預算,並提出更清晰、更統一的信息推廣出版商在媒體生態中的價值。

過去合作的例子也被討論,像Hulu和Prebid等項目提醒人們外部促進和持續專注對成功的重要性。數字之前成功的合作倡議例子包括分享印刷安排,或早期如廣告網絡Pangea的出版商集體。但也有發言者指出,行業範圍的努力必須謹慎結構,以避免滋生勾結的印象,法律及合規監督至關重要。

「夥計們,不要擔心勾結」此次活動上有與會者指出。「司法部剛剛在搜尋方面給了Google一個通行證。你們所有人齊心協力說:‘我們想掌控需求方的所有界面。’」

與會者辯稱,行業的買方一側會對出版商們作為大科技的可行替代方案的形成做出正面反應——Ozone Project所組成的美國日均受眾超過一億,根據其簡報。

「他們會非常高興,因為他們將擁有更多的媒介資源,然後十年後在法庭上見」一位信息源打趣道,他同時表示「美國的出版商一向被自己的影子嚇到」。

顯然,合作如果能夠考慮周全並在法律限制內進行,將能成為出版商在數字經濟中鞏固其角色的最佳選擇。

總結而言,Ozone的崛起表現出一種新的時機,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美國市場中,其不斷擴大的影響力將如何賦予出版商更多的話語權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