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是科技,OpenAI 和 Perplexity 也是品牌
在當今的科技世界中,OpenAI 和 Perplexity 不再僅僅被視為科技公司,它們也是在不斷發展的品牌。2025年,這些企業面臨的挑戰之中,不僅是提供最新的科技產品,還包含如何更好地建立與用戶之間的品牌關係。
在八月份,OpenAI 和 Perplexity 分別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品牌塑造中的挑戰。OpenAI 在没有通知用户的情况下将其老版本 GPT-4o 和 o3 替换为 GPT-5,此举立即引发用户不满,CEO Sam Altman 不得不作出承诺,将恢复老版模型并提高 GPT-5 的推理能力。这一事件揭示了 OpenAI 作为品牌忽视了一个重要原则:技术不能独立存在于用户体验之外。用户不仅关心产品功能,还关心公司品牌,尤其是在用户体验被改变时。
另一方面,Perplexity 在八月初宣布準備以345億美元收購谷歌的 Chrome 瀏覽器。儘管這一提議看似不切實際,但它引起了業界的熱烈討論。然而,這一策略帶來的風險在於,如此浮誇的宣布可能無意間損害了品牌的公信力,尤其是在公司仍在與新聞集團、Forbes,以及日本最大報紙讀賣新聞社進行版權訴訟的時候。
在這雙重案例中,我們看到 AI 公司在品牌塑造上所犯的錯誤:OpenAI 過低估計了用戶對其特定模型的情感忠誠,而 Perplexity 則高估了通過做出看似大膽的舉動所能獲得的好感。这些都反映出,AI 公司如今在一個消費品牌驅動的世界運作,而在這樣的領域,品牌形象的重要程度可以和產品性能相提並論。
一個成功的品牌策略需要將技術產品和用戶之間的情感聯繫相結合,這正如知名品牌 Air Jordan 已經不再只是運動鞋,而是一種象徵性體驗,將人們帶入品牌的懷抱。當涉及到 AI 公司時,它們不僅需要專注於新技術和產品迭代,更應投入於品牌策略建設,讓用戶對產品産生情感依戀,這是企業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關鍵。維持信任和忠誠是任何公司生存下去的基石,包括 OpenAI 和 Perplexity。
這樣的品牌塑造不只是技術的問題,更是商業生存的戰略。在不確定的變革時代,任何一個基於技術優勢的企業都必須在品牌建設上多加投入才能持續攀升其市場地位。OpenAI 和 Perplexity 都須要重新審視其品牌策略,以確保它們能夠與快速變化的市場節奏同步,在產品之外,還能與用戶建立起長久的情感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