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犀牛角非法交易的打擊上,越南這個非法貿易重災區之一卻成為了繼續傳播這一非法行為的主要推動者之一。盡管如此,國際社會對於越南在這一問題上的缺乏配合並未袖手旁觀。根據自然保育媒體Mongabay的報導,2025年2月初,國際社會在舞台上對越南提出了嚴厲的指責。這種加強的審視是否足以帶來改變,究竟成果如何,令人期待。

現況如何?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常務委員會於2025年2月初舉行了年度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有關犀牛角貿易的問題成為了焦點。多年來,國際社會一直要求越南改進其執法措施及報告方法,尤其是在針對犀牛角走私的打擊行動中。

特別要求中包括將查獲的犀牛角樣本分享給南非犀牛DNA索引系統(RhODIS)。"理想情況下,每個國家都應該將查獲的犀牛角樣本與南非分享,"來自非政府組織拯救犀牛的Jo Shaw說。

然而,不僅僅是越南在履行保護犀牛責任方面不力。事實上,環境調查機構的Taylor Tench表示,大多數犀牛角根本未被分享給RhODIS。

為什麼阻止犀牛角非法交易如此重要?

阻止犀牛角非法交易是保護這些美麗而瀕危的動物的關鍵。儘管塑膠污染等其他威脅也在影響著犀牛的生存,但偷獵者無疑是最大的威脅。

驚人的是,自1972年至1996年,有96%的非洲黑犀牛被偷獵,這主要是為了滿足市場對犀牛角的需求。越南和中國在當時是最為龐大的市場,這一情況至今仍舊存在。

了解這些資訊後,不難理解為什麼不僅要追蹤被查獲的犀牛角,還需要積極參與到保護行動中。

為了保護犀牛,現在能做些什麼?

令人心痛的是,犀牛的生存受到人類貪婪與物質欲望的威脅。然而,也有一些人類是促使這美麗物種繼續存活的主要原因。

非洲的自然保育人士一直在努力保護極危的東部黑犀牛。2024年7月,他們興奮地發現了一頭小黑犀牛在野外誕生。

同年8月,印尼的保育專家們在使用野外監視器材時,驚奇地看到了一頭評估為極危的爪哇犀牛和它的小犀牛,踏過烏戈庫隆國家公園的走道。

這些驚人的發現都是辛勤保育工作的成果。重要的是要記住,儘管有些人為了利益不惜消滅一個物種,還有其他人則投入其一生來確保其生存。

未來展望和行動建議

面對犀牛走私這一全球性問題,各國政府和人民都需攜手合作。首先應該加強跨國執法合作,打擊野生動物犯罪集團,特別是加強亞洲與非洲之間的資訊共享,其次需推動相關學術研究和教育活動,提高公眾對保護犀牛的重要性認識,消除社會對犀牛角功效的迷信。

目前很多國際保育機構已經開展了多樣的保護倡議。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希望。而越南等犀牛角需求市場,未來更應尋找可替代的醫療替代品以減少需求。

悲觀或樂觀,答案取決於每一個人的行動。用今日的努力為明日的犀牛保衛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這顯得尤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