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肯亞的某些無花果樹不僅僅是提供甜美果實,還能以安靜的方式將有害的碳污染長期藏起來,通過將其轉變成石頭來實現。

根據SciTechDaily的報導,來自肯亞、美國、奧地利和瑞士的研究人員發現,像是_Ficus wakefieldii_等樹種使用一種名為草酸鹽-碳酸鹽轉換路徑的過程,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變為方解石(碳酸鈣),這種礦物也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這些類似石頭的沉積物不僅在樹幹的內部形成,還在周圍的土壤中形成,創造一種長期儲存碳的方式,比儲存在木材或葉子中的碳更為持久。

"這一通路可能是一個尚未深入探索的重要機會,幫助減緩二氧化碳的排放,"蘇黎世大學的高級講師Mike Rowley博士在布拉格的Goldschmidt地球化學會議上發表了這一發現。

大多數樹木吸收碳後,會將其儲存為有機物。美國農業部的一份報告指出,美國大約11%的碳污染被全國的森林所吸收。然而,這些碳在樹木死亡或燃燒時可能會再回到大氣中。

通過將碳轉變為石頭,這些無花果樹將其長期封存在地中,這一過程可能持續數百年,同時還能產生成果並改善周圍土壤。碳酸鈣同樣增強了土壤的鹼性,可以提高其肥力,並造福周圍的農作物。

科學家使用西斯坦福隊立加速器中心的同步輻射光源進行了同步輻射分析,證實了碳酸鈣不僅覆蓋在樹幹外部,還在更深的木材內部形成。微生物在此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些微生物在分解樹的部分結構時將草酸鈣晶體轉變為碳酸鈣。

目前,這一過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成果的熱帶樹種,如能在其生命周期內儲存達一噸碳酸鈣的相如樹。然而,這一發現在_Ficus wakefieldii_這樣的果樹品種中,也同樣可能使農林業發揮雙重功能:產食品和鎖住碳。

研究小組計劃進一步研究這些樹在不同生長條件下所能儲存的二氧化碳量,及其水資源需求和果實產量。如果結果成立,農民未來或許能夠根據樹種的產量和減碳能力來選擇植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