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研究團隊在生物醫學領域再創壯舉,成功開發出一種名為 "奈米夾(DNA NanoGripper)" 的新型奈米機器人。這項創新技術能夠對病毒細胞進行範圍精確操作,可能推動疾病診斷與治療的新革命。

研究團隊的成員來自知名學府,其目的是創建具備抓取功能的柔性材料奈米機器人,這是過去未曾見過的技術突破。研究領頭人指出:"我們希望設計出一種嶄新的柔性奈米機器人,能用於與細胞、病毒及其他分子之間交互,尤其重要的是,我們利用DNA的結構特性,其兼具強度、靈活性和可編程性,即使在DNA摺紙技術領域中,此設計原則也是全新的。我們在單步驟中將一根DNA長鏈摺疊反覆,以創造出所有靜態和動態的元件。"

最初,該奈米夾已被用來與新冠病毒細胞結合,然而在計算機科學家之間的合作下,研究成員已經能夠開發出一種和醫院使用的檢測精度相媲美的高精度新冠檢測法。

根據電氣與計算機工程教授公開的說法,當奈米夾夾住病毒時,螢光分子會被觸發發光,透過LED或雷射照射即可進行檢測,並能夠在檢測系統中清晰的計算出每一個病毒。這樣設計可望用於預防醫學、診斷及治療一系列嚴重疾病,代表著此技術具備的潛力遠比目前所展示的更大。

此外,該科研工具或許也能針對微塑膠在人體中引發的問題,或微粒污染的影響等提出解決方案。雖然該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仍需更多時間和測試,但此創新肯定引起了醫學技術的尖端發展。

總的來說,"奈米夾" 代表著生物醫學領域的一次重要進步,未來或將在多個應用場景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大力促進公共健康領域的發展與變革。